“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赋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 | 解读规划

工业互联网世界

共 3892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12-19


编者按

1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将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作为重点工作。工业互联网发展需要政产学研用各方协同推进,为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融合应用走深向实。《通信产业报社》和“工业互联网世界”编辑部策划解读专题,约请行业专家及产业链企业代表从不同角度谈规划,论发展。


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宋颖昌 孙刚 牟华伟


日前,工信部印发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未来五年推动两化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指出,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正步入深化应用、加速创新、引领变革的快速发展轨道”,要“以集成创新加速产业变革、管理优化和战略转型,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当前,产业园区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正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的新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园区各环节、各领域的渗透应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政府治理决策和区域协作,为支撑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平台+园区”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


(一)平台+园区”有利于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


近年来,各类产业园区在资源集聚、成果孵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加快产业结构优化、重塑经济发展动能的重要载体。推动“平台+园区”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数据要素对政府治理的支撑作用。一方面,“平台+园区”有利于地方政府准确获取园区企业动态数据,支撑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补链强链等工作。另一方面,“平台+园区”有利于地方政府进一步发挥强监管职能作用,通过实时监测园区企业的能耗污染、安全生产等情况,做好风险事前监控、及时预警和快速处置,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平台+园区”有利于提升平台系统化赋能水平


产业园区具有资源集聚、创新活跃、信息化基础好等特征,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场景最丰富、需求最迫切、应用潜力最大的载体。推动“平台+园区”发展有利于加快平台解决方案的落地应用、功能拓展和价值提升。从需求看,产业园区作为制造企业集聚区,在设备上云、新模式培育、产业链协同等领域,具有大量的共性需求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是基于平台推广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最佳“训练场”。从供给看,平台解决方案供应商可以利用“平台+园区”这一抓手,通过快速开发、广泛应用和迭代优化,持续提升解决方案服务能力,拓展市场应用范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三)“平台+园区”有利于加速产业协同化转型升级


产业园区不仅是企业在地理上的集聚空间,更是加快产业要素流动和优势资源互补的创新“生态圈”。推动“平台+园区”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打破企业间壁垒,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有机融合。从存量变革看,“平台+园区”有利于加快传统企业改造,为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引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从增量培育看,“平台+园区”有利于壮大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助力企业实现差异化发展。


典型应用场景


(一)强化监管职能,开展动态化监督


一是安全生产监管。围绕化工、钢铁、有色等重点产业园区安全生产面临的静态分析、事后应急、单点防控等困境,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增强工业安全生产相关的快速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联动处置等能力,提升工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二是“双碳”监测。针对产业园区重点高污染、高碳排放企业存在的监测不到位、数据不及时等问题,基于平台开展碳排放指数监控、碳资产管理等工作,推动园区管理绿色化、企业经营低碳化。


例如,海尔集团打造全国首个智慧化工“产业大脑”,有效解决园区企业管理中数据标准缺失、管理手段不足、安全压力较大等问题。目前已在山东省实现重点化工园区全覆盖,仅在郯城化工产业园区,就使园区人工投入降低45%、应急指挥效率提升50%。


(二)提升运营能力,开展精细化治理


一是产业全景图谱管理。针对政府部门对产业园区相关产业链存在的信息不畅、管理滞后等问题,基于平台汇聚企业数据库、产业资源数据库等多维数据,绘制产业全景图谱并进行分析,提升产业治理效率。二是企业数字画像管理。针对园区管委会对企业缺乏实时动态管理的问题,基于平台建立企业数据库、描绘园区画像,精准掌握园区经济和企业发展情况。三是园区精准招商管理。针对产业园区招商难、对接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基于平台整合招商线索,构建优质企业备选库,精准匹配招商策略,提升对接效率和质量。


例如,航天云网打造四川省产业园区云平台,实现省级及以上130多个园区的数据采集和云端汇聚,覆盖近13000家园区企业,精准绘制产业发展图谱,全面支撑园区精准定位和动态评估,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监测与分析能力,为地方产业数字化治理提供高质量服务。


(三)降低共性成本,开展第三方服务


一是开展备品备件服务。针对园区企业备品备件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基于平台全面梳理园区企业对备品备件的需求,运用标签化管理、智能化检索等手段实现备品备件的弹性供给和零库存运转。二是开展解决方案集采集销服务。针对产业园区内解决方案供需不畅的问题,基于平台汇聚园区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共性需求和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产品清单,通过集采集销的方式,实现解决方案的供需精准对接和快速应用推广。三是开展评估检测服务。针对园区企业缺乏评估平台和评估规范等问题,基于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数字化测试工具,帮助企业找准数字化转型的问题环节和优化方向,精准推荐优质解决方案服务商。


例如,杭州建德化工园区建立联储联备应用平台,通过打通设备管理、物流运输、仓储补货等系统,实现园区企业备品备件需求的精准预测和高效响应。目前已接入70多家试点园区企业,支持园区内企业实现备件领用交易160余单,累计交易金额超过250万元。


(四)加快转型升级,开展场景化服务


一是面向企业内研发、生产、管理、运维等场景。打通企业内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各业务线条之间的信息流动渠道,为企业集中管理、统一决策、协同运营提供数据支撑。加快传统企业改造,为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引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二是面向企业间协同研发、共享制造、设备共享等场景。高效汇聚企业间的订单需求和物料资源等信息流,打破传统企业“单兵作战”的运营模式,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各个环节的协同优化,推动制造资源的泛在连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协同提升园区产能利用率,打造合作共赢、多方受益的发展生态。


例如,在河北曹妃甸经济技术开发区,首钢京唐基于阿里云飞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数字化车间,推动产线重点设备的全面安全受控与智能故障预测,使关键设备故障影响停机时间降低10%,有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加快推动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


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抓试点,打造平台赋能园区发展标杆


一是加快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试点示范项目,制定并完善相关工作方案、评价指标和管理办法等规则制度。二是加强对入选项目的监督考核和动态调整,辐射带动更多园区和企业开展建平台、用平台等创新实践。三是及时总结示范园区的优秀案例和先进经验,分行业、分区域提炼总结有特色、可复制的“平台+园区”发展路径。


(二)抓标准,提升优质解决方案供给水平


一是推进工业设备上云指南、数据字典等标准体系研制工作,为平台在园区大规模推广破除数据传输障碍。二是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梳理“平台+园区”解决方案需求清单,培育一批优质解决方案服务商,高质量构建解决方案资源池。三是聚焦“平台+园区”开展评估指标和标准研制,引导园区管委会、平台企业和用户企业开展自对标、自优化。


(三)抓应用,创新推动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一是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重点园区,通过服务券、补贴金等形式,加速解决方案在产业园区内的规模化落地应用。二是汇聚政产学研用各方资源,通过政策宣贯、现身说法、免费试用等形式,降低用户企业顾虑,畅通优质解决方案的对接渠道。三是探索完善第三方供需对接平台体系,加速政府优惠政策、企业转型需求等信息的扩散,充分调动各方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四)抓生态,构建多方合作共赢长效机制


一是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探索建立“平台+园区”工作组,引导各类企业积极投入创新资源,打造多方受益、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二是引导研究机构、高等院校、龙头企业等开展协同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制约平台应用的关键短板技术,强化平台应用的重点技术支撑和数据安全保障。三是通过深度行、现场会等形式,深化社会共识、统一思想认识,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编辑:王改静


延伸阅读:


重磅:《“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全文

平台普及率达45%:两化深度融合规划为工业互联网“十四五”定调

加快工业设备上云,支撑两化深度融合 | 解读规划



推荐阅读


平台普及率达45%:两化深度融合规划为工业互联网“十四五”定调

重磅 |《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特点与趋势》发布(附PPT)
“5G+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底座正在形成
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从业“门槛”明确
百度智能云开物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浏览 13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