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上班,收入还行,但我的工作一般人受不了

唐韧

共 3394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3-10-29

我是 2019 年从京东裸辞开始自由职业的,第二年正式创业,之后还从北京回到了长沙。


到现在 4 年过去,我实现了不用上班、工作自由、收入还行、以及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小目标。


上次的星球线下聚会后有同学跟我说,你活成了我们想要的样子。


包括在线上也遇到过很多问我的人,他们也想走这条路,并且试图通过向我取经来实现这个理想。


但我想说的是,我的工作一般人真受不了。


就说一个问题,有多少人能在没有约束和外部驱动的情况下做到持续自律工作?


曾经我有朋友尝试过,自身能力很强,手上资源也充分,离职休息一段时间后想先尝试给一些公司做产品顾问,也确实做到了。


但慢慢他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他很难受,早上没了上班迟到的压力,一不小心就睡到了上午 10 点。没了绩效考核,工作和学习的劲头远不如从前。


大概两三个月之后,他就找了下一份工作回去上班了。


你看,这种有能力自由职业的人最终还是回到了职场,也就说明了这种工作模式并不适合所有人。


熟悉我的老读者知道,我还算是个比较自律的人,单就写作这事儿我就坚持了 12 年。


我对这件事是有热爱的,可能原本天生不善言辞,所以通过文字表达就成了我的一个出口。


有句话不是这么说么,不善社交的人才有可能做好社交产品。


自从自己单干以来,我一个人做了一家公司,一个人承担这家公司的所有职能。


期间也有朋友建议我,你去招个人吧,这样效率会更高。


关于这一点我是认可的,之前也的确尝试过一段时间,但后来我还是选择了一人有限公司这种模式。


不是我想省成本,而是我做事的效率、模式以及规模决定了自己能够胜任。


如果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我现在就是「超级个体户」


过去几年比较难,有很多招人做业务的朋友都经历了裁员,有的甚至被成本拖累。


我还好,因为就自己一个人,所以灵活、自由、且风险可控。


说实话,我没想过要做多大,因为对此没有执念,自然也不会纠结于规模。


我觉得只要做自己喜欢且热爱的事情,同时还能帮助并服务别人,顺便还能赚到钱,这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了。


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强度很大,但这种大是我能接受的,并不会因此而透支身体。


我看过每天的键盘输入统计数据,一般是平均 6000 到 8000 左右,输出高峰期一般在上午 10 点到 12 点,以及下午的 4 点到 6 点。



这些输入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自然是写文章,我现在每天固定写两到三篇文章,大号发表一篇、小号发表一篇,还有一篇是新主题的备用。


第二部分是在星球里输出内容并回答问题,我每周在星球里有个固定专栏,分享最新的产品动态和认知。此外,每周大概回答十几个问题。


第三部分是在线上和我服务的公司进行产品讨论和互动,主要是沟通协调工作和信息同步。


这还只是文字上的输出,如果换成线上会议和咨询沟通,那总输出量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多出很多。


之前还有读者好奇我的作息时间,其实现在跟以前相比已经有了一些变化。


每天早上我大概是 7 点以前自然醒,简单收拾一下就会来到办公室。当然,我的办公室离卧室大概就十几米的距离,也就是我的书房。


上午是高强度工作时间,一般会持续到 12 点或者 1 点才结束。内容包括写文章、与合作公司开会、进行产品方案设计等。


如果不是特别忙的情况下,我中午会睡半小时到一小时午觉,这一点对于过了 30 岁的人尤其重要,建议尝试。


下午的时间比较自由,我会间隔性安排运动和学习时间,比如有时候会去打球,有时候会开启输入模式。


我有那么高强度的输出,其实也是源于高强度的输入。


输入方式包括三种,读书、实践、聊人。


看书是一种获取结构化信息和认知的方式,这件事值得长期一辈子进行,时间会给你带来回报。


实践对于我来说就是做产品,之前还有人说我不上班就脱离产品一线,实际上我做产品的密度比大多数在上班的人都要高。


这些项目都来自我的合作伙伴,他们花钱请我当产品顾问,我自然要帮他们解决问题。这些挑战对我来说很刺激,完成后也有成就感。


聊人不用多说,我的人脉网络还算发达,也有很多朋友愿意跟我互换信息和认知。


所以,只要我想,基本上都能找到对应公司对应产品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


别小看这个过程,这帮我获取了大量一手的信息和认知。


读书、实践、聊人,这是让大脑保持运动。出去打球和跑步,这是让身体保持运动。


时间到了晚上,现在晚上的大多数时间其实我都是在上课,包括我们星球内的价值个体成长计划以及线下产品训练营的线上课程。


这些课程时间一般是晚上 9 点到 10 点,因为要等加班的产品经理下班过来上课。


而上课之前的几个小时,我要么在备课,要么就是在写东西,又或者在刷剧。


是的,我也有自己的娱乐活动,看美剧一直是我多年的爱好。


如果不是特别忙的情况下,现在到了晚上 11 点左右就睡了,一天的工作大多数时候在晚上 10 点半之前结束。


这么一来的话,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从早上 7 点多到晚上 10 点多,关键是没有周末,没有假期。


最近周末我都在跑外地,刚结束北京和上海的线下产品训练营,明天就去深圳。


一方面是举办我们星球每年一次的线下聚会分享,另一方面是开展为期一整天的线下产品训练营。


参加过训练营的同学知道,强度是很大的。


仔细算一下就知道,是不是觉得 996 相对还是一种比较轻松的模式?


为什么我说自己的工作一般人受不了?


其实很简单,高强度输出、高强度输入、没有假期、没有约束,如果没有一点喜欢和热爱,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关键是,我乐此不疲。


以前上班的时候期待放假,现在每逢放假我就有一种失落感。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你们放假我就降低了工作密度吧。


思来想去,还是热爱。


推荐阅读:《42 岁被裁,从零做产品,还真做成了!
················· 唐韧出品 ·················

▲ 点击上方卡片进入发消息回复“w”,可加我个人微信
关注唐韧,用产品思维洞察现象背后的逻辑

安可时刻

我们对于总理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会称呼为人民的总理。


或许,这就是走到用户中去、想用户之所想、痛用户之所痛、为用户争取利益、以及躬身入局的产品精神。


只不过,这个产品比我们想象的更大、更难。


过去 10 年是互联网的黄金期,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理念主张下,我们以及我都拥有了一个时代。


感谢!走好!


R.I.P.🕯️

浏览 458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