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产品CEO

大力哥

共 2382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08

很多人说产品经理是产品CEO,今天我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作为CEO,日常工作离不开人和钱:招厉害的人,找维持公司正常运营的资金,设置管人的组织架构,以及设计分钱的激励制度。
作为产品CEO,与公司CEO相比,共同点是找维持产品生存的资源,以及设计产品架构。
结合最近的工作心得,我主要想聊聊产品CEO对产品架构的设计。
站在CEO的视角,产品架构就不能单纯地只包括功能架构,它既包含功能架构,也包含商业架构。
商业架构,蕴含了这个产品之于公司的商业价值,服务并服从于公司整体战略。
举一个例子就很好理解。
在一家便利店中,并不是所有商品的售卖都是为了单品盈利。便利店的商品他们一般包括促销品、刚需品、高利润品、季节性商品等。
促销品从定价到陈列,就不是为了实现单品盈利,它的目标是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到店,所以往往会摆在便利店进门的地方,用大大的价签进行展示,俗称「堆头」。
从单个促销品的角度看,卖一个亏一笔,但从整店的角度看,它贡献了盈利。
作为产品CEO,第一步就是要充分理解公司战略。
理解战略之后,如何逐步落地呢?
虽然过去很多年我一直是做产品经理,但不得不承认,在平稳的、没有指数级突变的市场里,功能引领商业的时代可能真的结束了。
那些曾经有过指数级突变的市场 ——从人力到蒸汽动力,从马车到汽车,从燃油车到电车 —— 无一例外都出现过产品驱动的商业巨头,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英国工厂、福特汽车和特斯拉等等。
但现在,除了AI、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资本市场都在关注的创新领域外,很难有某个领域能出现「一个新产品横空出现,从而在一夜之间产生一个新商业巨头」的现象。
大家拼的还是商业战略,红海里找蓝海,蓝海里拼速度。
所以,理解公司战略后,优先考虑产品的商业架构。
什么是产品的商业架构?
需要回归经济学的本源。
做平台性质的产品,大概率要解决供需匹配问题,用更好的供给满足用户的真需求。
做零售性质的产品,大概率要解决成本收益问题,压低成本,提高收益。
但最终的最终,总是要赚钱的。
哪怕这个产品不赚钱,细细研究产品之于公司的商业价值,也是要可以正向跑通的。
就像促销品亏本卖,但促销活动吸引来的顾客,如果在逛便利店的过程中买了高利润品,那便利店整体也是挣钱的。
有人说,不挣钱的公司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我是认同的。哪怕短期不挣钱,长期来看也应该跑正利润,否则是什么呢?烧投资人的钱,满足创始人的情怀么。
商业架构的落地,需要可见可用的功能。
什么是功能架构。
仅就软件产品聊聊自己的看法。
思考功能架构需要透视到骨子里,不能看表面,不能用「用户体验要素」那一套理论去分析产品功能架构。
不妨先看看我们熟悉的架构概念:
人体架构:器官是一个个模块,血液提供了资金流——氧气,神经系统提供了信息流——神经电信号。
公司组织架构:有垂直的业务部门,产品部、运营部、技术开发部,也有横向连通的支撑部门,行政部、人力资源部等等。
想得再深一些,软件产品是用代码写的,微观的编码原则,和宏观的产品功能架构设计原则,在我看来是具有共同性的。
六个字:高内聚、低耦合。
综合来看,架构可浓缩为「模块与连接」。
功能架构,就是产品里的一个个功能域,以及横向的域和域之间的链接。
比较抽象是不是?
那我建议大家,尤其是产品经理去学一学低代码的知识。
以低代码的角度去剖析产品的功能架构,核心就是两个点:1、数据建模,业务研究的是哪些实体对象;2、流程,系统间的数据交互流程,单个系统数据的写入写出流程。
作为产品CEO,如果吃透了产品的商业架构和功能架构,接下来就是将他们落地。
这时候这个CEO就需要做找人的工作。能力强的,向公司要HC,为这个产品招负责落地功能架构的产品经理,招负责用户体验友好的交互设计师,招负责实现商业目标的运营人员等等。
如果这个CEO没有这样的条件去招人呢?
那TA就只能把自己变成这样的六边形战士,既要懂功能落地细节,又要懂用户体验设计,也要懂运营。
所以,那些想当产品CEO的产品经理,上上策就是先将自己变成这样的六边形战士,然后再去考虑找人的事情。
当然,如果不想做产品CEO,只想做某个方向上不可替代的专家,那也是一条不错的发展道路。
对了,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友善交流,毕竟愿意写出来,就很真诚了。



  



浏览 5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