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乡

联合创作 · 2023-08-14

地名由来:龙门乡因境内有龙潭箐而得名。

【地理位置】永平县龙门乡位于永平县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官上村委会距县城10公里。因境内有一著名的龙潭箐而得“龙门”之称。辖区东与本县北斗乡接壤,西南与博南镇为邻,北与云龙县山水相连,老滇缅公路穿乡而过,国土面积297.4平方公里。全境地形呈长方形,北高南低,山多坝少,平均海拔2230米,其中,最高海拔龙门村老基地2786米,最低海拔石家村燕子河1674米,境内有丰富的煤炭、铜矿等矿藏资源。【民族人口】永平县龙门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山区乡,全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107个村民小组。2005年末,全乡总户数3226户,其中,农业户数2739户,总人口12065人,其中男性6459人,女性5606人,农业人口11376人,占总人口数的94.29%,非农业人口689人,人口密度41人/平方公里,人口出生率11.99‰,死亡率6.16‰,自然增长率5.8‰;境内居住着汉、彝、白、苗、傈僳、回等九个民族,汉族9070人,占总人口75.17%,少数民族人口2995人,占总人口的24.83%,其中,白族1192人,回族939人,彝族662人,傈僳族131人,苗族40人;全乡实有耕地12560亩,其中,水田7004亩,旱地5556亩),人均占有耕地1.1亩。【经济状况】2005年末,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9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73元;全年粮食总产量628.2万公斤,人均生产粮食552公斤;大牲畜年末存栏9860头,出栏2769头;种植亚麻1200亩;种植蚕桑865亩;发展生态茶3500亩;种植泡核桃75000多亩;泡核桃年产量达4200百公斤,白木瓜年产量达2800百公斤,花椒年产量达141百公斤。泡核桃、白木瓜、花椒、生态茶、蚕桑已逐渐成为龙门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历史沿革:

民国时,称灵化乡。

1958年10月,成立大公社,设龙门、双河2管理区,属银江联社。

1961年,划分为龙门、李子树、双河3公社,直属县管。

1963年初,成立龙门区。

1988年,由龙门区改为龙门乡。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